返还型重疾险值得买吗?理性分析不踩坑
近年来,返还型重疾险凭借“有病赔钱、没病返本”的宣传吸引了许多消费者,但这类产品往往保费高昂、条款复杂,让不少人陷入纠结:返还型重疾险到底值不值得买? 本文将从产品本质、适用人群和潜在风险入手,帮你做出理性判断。
—
一、返还型重疾险的运作逻辑
返还型重疾险的本质是“重疾保障+储蓄功能”的结合体。投保人缴纳的保费分为两部分:
– 保障成本:用于覆盖重疾风险(与消费型重疾险功能相同)。
– 储蓄部分:保险公司将这部分资金用于投资,到期后返还保费(或保额的一定比例)。
返还条件通常有两种:
1. 满期返还:保障期内未发生理赔,到期返还已交保费(或120%-150%保费)。
2. 身故返还:若被保险人身故且未发生重疾理赔,返还保费或保额。
—
二、返还型重疾险的三大争议点
1. 保费高,杠杆率低
– 对比消费型重疾险:30岁男性投保50万保额,保至70岁:
– 消费型重疾险:年缴约3000-4000元,总保费约12-16万元。
– 返还型重疾险:年缴约8000-10000元,总保费约32-40万元。
– 多交的保费相当于强制储蓄,但若中途退保可能损失本金。
2. 返还收益可能跑输通胀
– 假设30年后返还40万保费,按3%通胀率计算,实际购买力仅相当于今天的16.5万。
– 若将多交的保费(如每年多缴5000元)自行投资于年化4%的稳健理财,30年后的收益可达约33万元,远高于返还金额。
3. 保障责任可能被削弱
– 部分返还型产品会降低重疾/中轻症的赔付比例,或缺少高发疾病的额外保障。
– 返还条款可能与身故责任绑定,导致“重疾理赔后不再返还”。
—
三、哪些人适合考虑返还型重疾险?
1. 预算充足且偏好“心理安全感”:接受高保费换取“保本”心理安慰。
2. 缺乏理财能力的人群:无法通过其他方式强制储蓄,依赖保险返还。
3. 家庭责任较重的中年人:希望兼顾疾病保障和未来返还金用于养老等规划。
—
四、更理性的配置建议
方案1:消费型重疾险 + 自主理财
– 用省下的保费购买消费型产品(保额更高、保障更全),剩余资金定投指数基金或增额终身寿险,长期收益更优。
方案2:消费型重疾险 + 定期寿险
– 重疾险覆盖疾病风险,定期寿险保障身故责任,组合成本仍低于返还型产品。
方案3:分阶段配置
– 年轻时优先消费型重疾险(高杠杆),经济宽裕后补充储蓄型保险(如养老年金)。
—
五、选购返还型重疾险的注意事项
1. 明确返还规则:返还金额、时间、是否与理赔冲突。
2. 计算内部收益率(IRR):通过Excel公式测算返还金的实际年化收益,通常不足2%。
3. 优先保障责任:确保重疾/中轻症赔付比例、病种覆盖达标。
4. 警惕“捆绑销售”:部分产品强制附加低性价比的意外险或医疗险。
—
返还型重疾险的本质是“为安全感付费”,其核心问题在于保障与储蓄功能均不突出。对于90%的普通家庭,消费型重疾险+自主理财的组合更具性价比。保险的核心价值应是抵御极端风险,而非追求“返本”。理性配置保障,避免为营销话术买单,才能真正守护家庭财务安全。
(注:本文数据为假设测算,具体产品以条款为准,建议咨询专业保险顾问。)
原创文章,作者:晓军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boys-bshop.com/6767.html